上海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吕宏鸣教授团队在电生理信号处理专用芯片领域取得多项重要研究进展,成果发表在生物医疗集成电路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以及集成电路领域重要学术会议IEEE VLSI-TSA 2024等。
面向植入式脑机接口的神经信号处理专用芯片
为了在有限的功耗和传输带宽下提取关键的神经信息,下一代无线脑机接口设备需要采用专用的神经信号处理器(NSP)。神经尖峰信号检测和聚类是神经科学研究和相关临床应用中重要的信号处理步骤。研究团队提出包括非线性能量算子、一阶和二阶导数以及“扰动”K均值聚类等在内的在线实时神经信号处理算法,实现92%的无监督尖峰聚类准确率及98.3%的数据压缩率。基于上述算法的NSP专用芯片采用时间交织架构,将硬件开销最小化,在65纳米CMOS工艺技术下实现每通道功耗仅2微瓦。该工作可作为神经信号处理的基础框架解决方案,应用在高通量无线脑机接口系统中。
图1 NSP芯片IP版图
图2 在线神经尖峰信号检测及聚类软件交互界面
该研究成果以“A Power-and-Area-Efficient Channel-Interleaved Neural Signal Processor for Wireless Brain-Computer Interfaces with Unsupervised Spike Sorting”为题发表在生物医疗集成电路领域知名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Circuits and Systems。
全文链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10528278
低功耗心电事件监测芯片
房颤(AF)以心室快速不规则收缩为特征,具有不可预测性和间歇性。因此,在医院环境中捕获AF事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以及存储和计算资源。为实现低功耗的植入式和可穿戴AF检测系统,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事件触发的高敏感性房颤诊断专用芯片。该芯片利用改进的Pan-Tompkins算法进行心电R峰检测,同时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获取频率散度等频域特征,随后,由支持向量机对上述特征进行学习分类以实现房颤诊断。芯片从算法优化、精简位宽、低频时钟等多方面进行低功耗优化,实现核心功耗仅为数微瓦。基于标准房颤数据库检验,该房颤诊断芯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95.76%和90.98%,为长期在体的心电事件监测应用提供了一种高精准、低功耗的核心芯片解决方案。
图3 心电事件监测应用示意
图4 低功耗房颤诊断芯片版图
该研究成果以“An SVM-based Atrial Fibrillation Detection Processor IC with a 95.8-% Sensitivity for Low-Power Event-Driven Cardiac Monitoring Applications”为题发表在集成电路领域重要学术会议2024 International VLSI Symposium on Technology,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VLSI-TSA)。
信息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胡子晨、周志宁、2021级硕士研究生周侃骏、2023级博士研究生古昕玥等参与了上述工作,吕宏鸣教授为通讯作者。上述工作得到“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临港实验室等项目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莱斯大学团队实时记录二... | 下一篇:科学家提出钠离子电池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