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详细内容

创新驱动, 引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化、差异化发展

2017/12/8 10:37:29      材料来源:半导体芯科技

创新驱动,引领中国集成电路

产业化、差异化发展

——ICCAD 2017特别报道

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及相关政策支持下,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全球半导体产业迎来近年少有的发展高潮,全球半导体销售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近20%,而中国2017年半导体销售预计为1946亿元,比2016年增长28.15%,也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

2017年11月16日,“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 2017年会暨北京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ICCAD 2017)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举行。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创新驱动,引领发展”,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的企业高层,就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特别是设计业的发展,以及半导体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行业热点频出,产业化、差异化是关键

会议期间,展望2018年,哪些市场应用热点会成为中国IC产业发展的驱动力?是大家热议的话题。

 

Synopsys全球副总裁及亚太总裁林荣坚先生表示:2017-2018年,中国有两个题目比较吸引人,一个是广泛的人工智能(AI)的应用,另外一个是汽车电子。中国在移动终端、监控方面是有基础的,此外,中国整个市场的容量及应用的广度也是优势。我非常看好有关AI的应用,还有AI芯片保护IP,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2018年甚至未来几年中国市场会有很大的增长,有的方面会比美国好。中国汽车产量在全世界是最大的,中国相应的AI技术发展也很快,并没有落后于先进国家。有市场,加上技术,可以带动更多技术的发展。

林先生认为:中国现有1300多家IC设计公司要走差异化道路,不要价格战,一窝蜂。产业本身要规模化,企业家要有胸怀,应逐步积累技术,不要失去很好的历史发展机会。

 

VeriSilicon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戴伟民先生说:在AI终端方面,国内安全监控是一个硬的刚需,还有无人设备的应用。电动汽车国内是强项,名牌车也开始制造,现在我们有中国标准,外面人还要用我们的标准,这就厉害了。2018年监控、AI及电动汽车是热点市场。

戴总说:随着中国IC设计业发展,对设计服务提出了新要求,我们需要把触角延伸,把平台扩大。光有IP不行,需要完整的平台。我们现在的服务对上对下都有,朝上走好一点,但是要求更高。我们绝对不能跟客户竞争,偷偷做产品,被人家知道不行的。

 

TSMC中国区业务发展负责人罗镇球先生表示: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很好的势头上,虽然我们在电脑时代没有赶上,但是手机移动终端现在有很多新的应用出来,刚好是中国能量爆发的时候。除了移动终端之外,还有物联网(IoT)、汽车电子、安防监控等,这些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球都发展很快。在前面几个世代中国没有赶上的能力和财力,但现在在这些应用上中国却是跟别的国家和地区同时起跑的,甚至还占有一些优势,因为我们有广大的市场。

罗先生说:IC研发不是一两年就会有结果的,中国半导体行业十几年的技术累积正在慢慢释放出来,我们已经看到大势,AI,IoT,汽车电子、安防监控等这些在消费电子的应用,中国跟世界一起起跑,三五年之后应该会有不同的结果。中国半导体行业有激情,有资金,有市场,现在就差产业化,国内很多产业化的能力以及产业化所要具备的知识跟经验还不够,这可能是下一步大家要想办法加强的。

 

Kilopass公司销售副总裁 Lee Chu先生表示:在通讯领域中国已经开始采取领导者的角色,制定5G标准,把通讯跟IoT结合起来会是很大的市场。现在在终端要做很多计算,所以对整个半导体、存储器、处理器都有很大需求,再加上整体安全的要求,将会是很大的市场。而汽车电子也是IoT的一个部分,如果把通讯和IoT结合起来,整个产业将会被带起来,中国会是领导的地位。

Lee Chu强调:产业化必须要深化合作,国内大家资源交流或者配合力道还不够,资源没办法结合在一起。比如,微处理器和传感器的市场都很大,结合在一起会是一个新的领域。AI是比较大的宏观的概念,而且是一个比较高端的技术,可是在应用方面一般消费性的产品并不是都走高端路线,像存储器+传感器结合在一起,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相信以后应用也会越来越多。此外,Lee Chu强调了高校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性,中国在保持耐心持续研发的同时,希望业界能够多支持高校研发,很多尖端科技是从高校研发出来的。

Kilopass作为知名的存储IP供应商,特别是在安全芯片上的解决方案,为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提供新老技术的支持。目前,Kilopass拥有超过60项授予及待批的专利,以及来自十几家代工厂和集成设备制造商(IDM)的超过500万片晶圆被量产。Kilopass也拥有持续增加将超过150家的客户,项目包括固件和安全代码的存储到校准数据和其他应用程序关键信息。Kilopass 的技术应用范围涵盖了工业、汽车、消费电子产品、移动设备、模拟和混合信号以及IoT等。

 

Cadence中国区总经理徐昀女士表示:我们看好整个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下一轮的大基金已经通过了审批,可以看到中国对这个行业的投资会越来越大。我们在国内跟应用供应商有很多合作和交流,跟系统厂商也有很多合作和交流。我们看好几个方向的应用,第一个是AI方向,这源于中国在整个AI领域是全球第二大AI经济体,中国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个是投资,第二是公司数目,第三我们拥有非常多的专利数目,这些优势上我们都是在全球第二的位置,而且比第三领先非常多。还有物联网包括工业物联网(IIoT),工业物联网可能会有更好的应用空间。还有汽车电子,智能汽车概念在国内非常热门,我们看到非常多的机会,所以我们也做了相应的布局。我们在一些重点项目和先进项目上取得了一些先机,这也是得益于我们在国际上的一些经验,一些先进的智能汽车的制造商跟我们有非常广泛的合作,我们之前有很多共同的项目。同时,针对支持这些热门基础应用,我们在工具、IP、应用经验和设计经验上都有非常深厚的积累,希望能够对整个行业有所帮助。

我们行业一直在提倡自主可控,在这个领域中国本土企业的机会非常多。自主可控有很多概念是联合在一起的,比如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安防方面都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内在系统方面有很多优势,比如海康、大华在智能监控领域都是全球领先的系统厂商,怎样能够好好利用我们在系统上的优势来发展我们的芯片领域,我觉得也是我们往下走的一个方向。我们是非常看好IC行业在中国的发展。几个方向也是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国家的投资,地利是基本产业链形成了,人和是行业对发展的热情非常高涨,人才培养也越来越多,有很多合作伙伴在推动市场在人才方面的积累,这也是Cadence在中国市场耕耘的方向。

Cadence商务拓展总监刘矛先生说:从目前来看中国半导体发展趋势已经非常好,中国潜在发展的最根源驱动力是巨大的市场和接下来发展的大数据,这是区别于美国跟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大价值。我们应该在AI或大数据上加大投入,把数据真正能转化成对我们有用的资源,这方面加大投入有机会超过欧美。

 

芯动科技产品总监何颖表示:我们是一家IP公司,站在我们的角度看,目前数据加密领域是市场比较热门的。在数字加密方向除了数字货币这样的热门应用,背后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技术点,比方说区块链、智能合约等,国内在这方面已经有一些同行开始做研究工作了。作为IP厂商我们很愿意积极参与这方面的技术研究。区块链产业目前还不是很主流,但是它有很多的优势,相关核心技术经过消化和移植,可以用在金融领域,甚至安全加密领域。因为安全加密领域比较特殊,做国家安全方面的芯片,不能用国外的芯片或者国外IP,在这方面国内的同行们大有可为。

何总说:我们的优势是IP的高可靠性,高性价比,以及我们的全方位服务,芯动能够尽最大限度的满足客户的各种应用需求。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实现成功量产,希望看到有实力的设计公司合并成大公司,这样他们能够整合更多的资源,能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IP需求。未来一到两年之内我们可以看到两点:一是IoT应用的普及,针对一些新的工艺节点,需要降低功耗,有新的IP需求。作为一家有着十多年丰富集成经验的IP公司,我们认为这样的需求反映了背后的驱动力。相应的策略是必须赶在市场前端做出反应判断,把IP准备好,最大化的减少客户的工作量,帮助客户顺利集成并量产;二是高性能应用的需求,大家知道,不管是AI还是其他的高性能计算领域,其中一个比较大的瓶颈是带宽,我们看到在新的应用领域里目前的DDR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高带宽的要求了,HBM和GDDR技术应该是未来的方向,目前这些方面相关的IP都在国外的少数大公司手里,我们也在加大投入,希望能够赶超国外大IP厂商。芯动科技始终坚持追求更新的更优异的工艺,希望能以高性能高可靠度的IP支持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的不断壮大。

 

UMC中国销售资深处长林伟圣先生认为:2018年主要的增长点应该还是在手机的应用上面,手机上比较重要的变革是在人机界面上,苹果新一代手机已经有人脸识别功能,其他手机厂商未来也会有一些开发。此外,手机面板未来三年可能会有所发展,比如AMOLED。另外一个是AI和5G的应用,包括云端的应用,还有一些IoT智能的连接,这一块的市场比较零碎,但明年在特定领域还是会有一些爆发式的成长。

 

西门子工业软件部门旗下 Mentor 中国区总经理凌琳先生表示:今年半导体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几年前达到了3000亿美元是一个突破口,今年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年收入有望向4000亿美元看齐。很大一部分来自存储方面,3D-NAND Flash和固体存储的主控芯片可能有所增长。此外,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一个是基于不同架构的大数据中心,这块的芯片会有比较好的增长。另一个是IoT的采集数据,我看到两类,一个是工业类的,一个是车载的,我认为这两个方面会有比较大的成长。

凌琳先生说:这是一个全球竞争的市场,放眼全球市场去看我们的竞争力和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从模仿到创新,这是一个过程,因此不可能存在爆发性增长。此外,中国的整个产业链还没有那么全,像尖端制造,低功耗方面可以选择的工艺不多,而且产能也有限。产业链有限制,制造、设计、人才等方面也都有限制,所以一定要找寻需求量大的市场,符合中国标准的一些安全监控类的芯片,跟国家的安全相关的,这是一个大市场,比如智能监控市场。我认为这两点很重要,一个是需求,一个是特殊的市场。

 

华大九天副总经理杨晓东博士:我比较看好跟本土产业包括上下游结合比较紧密的企业,他们未来的成长也会非常快。比如面板,我个人比较看好这个行业,因为中国整机,像电视机的出货量非常大,但是一大特点是缺芯少屏,以前大陆是缺少相关方面的生产,现在中国有了一些优势的厂商,会拉动相关的产业,我觉得短期之内是比较容易形成突破的。还有苹果的iPhone8,现在只是三星供应,如果我们的IC公司能够结合这样的契机做出比较好的产品的话,那无疑对整个供应链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我是想说,做产品不光要做好自己这一块,要上下游、整个产业链结合起来。不是简单地替代,而是要创造,创造不仅仅是自身的创造,更多是整个产业链的合作创造。

 

锐成芯微CEO向建军先生:我们公司主要是服务一些中小型企业,虽然这些企业本身体量比较小,并且得到的政策、资金还有人才都有一些限制,但我个人认为,物联网将会是小公司的春天。第一,物联网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产业,新兴的领域,这个市场足够大,大家都是刚刚开始。第二,是在低功耗领域里面,不是你这个公司有钱就能做出来低功耗,跟你的创意,跟你的设计是有关系的。第三,物联网的芯片绝大部分规模会比较小,投入的资金不大,规模不需要太大,没有标准,做出来以后,只要能够用,就是标准。另外,物联网对小公司为什么很重要?因为对一些大的系统公司来说,为保证其数据入口安全及其系统设计的保密性,做物联网时不会去买通用的芯片,则需要芯片定制,这对中小型企业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志翔科技CEO蒋天仪博士:我们是一个信息安全公司,我们不是做安全芯片的,我们是服务芯片企业帮助其保护核心数据(比如研发代码和IP等)的安全。我们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体系化整体的数据安全保护解决方案,兼顾防外与防内,比如说防斯诺登事件的发生,以及防范各类潜在的业务风险。

不仅IC行业,其他各行各业都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尤其是这几年,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数据大爆发,企业数据与业务纷纷开始在云端集中分布,这些数据价值越来越高,关系企业发展命脉。所以,企业对于数据泄漏与业务风险的防范意识也逐渐加强,这也给我们数据安全类服务厂商带来巨大市场发展前景。

针对集成电路行业,我们做了很多个性化的开发,这是其他公司目前没有做到的。因为集成电路设计、研发涉及的环节多,对性能要求高,跟传统的简单的数据保护是不太一样的,我们在集成电路各个环节,都做了针对性的设计,能够很好地贴合其需求,做到不仅安全而且好用,不影响原有工作效率与体验,这也是我们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得这么快的原因。

我们这个产品的理念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我们从2014年起就提出无边界安全的理念,以及从整体出发来设计一个产品的思路,目前这样的理念与做法已经逐渐得到了整个业界的认可。在2017年RSA安全大会上,国际顶尖的安全厂商也都在提出——安全要紧紧围绕数据,而不是在边界建围墙。我们一直在将这些领先的安全理念付诸于我们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来服务于集成电路企业,保护其最宝贵的数据资产——IP安全。

 

摩尔精英CEO张竞扬表示,未来芯片的国产替代化进程还会加快,涵盖芯片设计、制造、设备、材料等产业链各个环节。目前国内自主产品大概是15%的占有率,未来会提升到50%甚至更高。他说道:“我看好一些细分的智能硬件和可穿戴设备,这些场景化的终端应用会带来细分的芯片需求,欧美公司根本看不到这个市场,中国公司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以往我们做芯片都是市场先稳定,然后再做芯片,但现在看到一些新的趋势是终端和定制芯片同步发展。例如有一家小米生态链公司70迈,主营汽车智能后视镜,去年成立,今年已经20亿估值,目前他们做到全国第一,出货量也就100多万,这与我们熟悉的手机市场不到1000万不算上牌桌的游戏规则不同。占据第一位置后,系统厂商就开始思考如何通过定制的芯片方案提高护城河,这是一个案例。第二个案例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无人机公司大疆,占有全球无人机市场份额的80%,大疆现在有超过百人的自己芯片团队,从最早采购、定制芯片做无人机,到现在开始追求自己的核心芯片自主可控,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很多系统厂商会杀进芯片。实际上芯片公司也在变化,以前做芯片的公司很老实,芯片做出来就开始卖,后面赚的钱被系统软件的赚掉了。现在一些芯片公司模式在发生变化——以芯片为核心能力,以模块和系统切入市场,一个以芯片为核心技术的公司,可能大部分人从事与芯片不直接相关的工作,比如比特大陆,全公司700多人只有约50人的芯片团队,今年营收200亿,利润100亿,它卖的是矿机整机和运算能力,芯片只供给自己使用,尽管整个公司的核心是芯片,但是产品是系统,是直接面向消费者、面向终端市场的计算能力。这种细分应用可能出货量不是特别大,但是它有很高的利润空间,小而美的模式给半导体产业带来很多新的思路和方向。”

 

EDA公司关注产业需求,不断扩充服务范围

目前主要EDA公司都在扩充其覆盖的服务范围,EDA工具在人工智能时代会出现什么样发展的趋势,是不是工具会变得更加智能?EDA公司如何平衡传统主业(包括EDA、IP)和新兴业务?

 

林荣坚先生表示:我们选择的题目看似范围扩展了,但是我们的思维是一样的,跟着产业需求走。因为我们在市场有机会接触更多用户,所以能够及时了解产业的需求。比如,IoT发展牵扯到安全问题,当你谈设计,不谈安全就是缺了一大块。我们的业务扩展就是顺着这样的需求往前走,我们的平衡性也很简单,哪个地方需要多花力气就多花。

Synopsys在中国这几年增长比较大,但是我们很清楚不能什么事都做,所以我们非常注重与合作伙伴的配合,尤其有些事情我们的伙伴做得很好。很多用户需要的设计服务或者整体配套我们跟芯原有配合;或者我们配合台积电在前期有很多合作的研发,我们一起针对记忆体、处理器有很多合作。我们只做自己最拿手的部分,其他就会与伙伴充分合作。

AI发展对我们EDA公司有两方面,一方面AI是智能化的过程,对应不同的应用,EDA也是应用,AI也让EDA更加智能化。我们在这方面已经投入很多了,比如,我们的IT部门开发了共同机器学习平台,这样在不同的产品发展过程中不需要做重复的设计;EDA在不同软件运行过程当中本身不断有巨大的数据产生,过去这些数据没有什么用,利用共同机器学习平台,这些数据可以成为后面的机器学习的数据,这帮助了我们的发展。用户本来要做几个月才能完成的解决方案,现在可以缩短到1-2周。

另一方面是,做AI的用户一定会用到异构的架构,大量的运算,加上让异构设计能够运行,通常要配专门的工具操作,与EDA工具搭在一块相对更好。然后是验证,以前芯片验证真的就是验证,现在AI会用在各种不同产品,用在汽车上,用在自动驾驶上的话,我们要能够保证自动驾驶场景里不会出人命,验证复杂度提高了。AI新应用不断出来,对验证设计上难度是拉高了。

 

徐昀女士说:基本上几大主流EDA公司都在扩展服务领域,这可能是顺应整个行业的需求和变化,顺应客户的需求和变化。一是为了配合摩尔定律发展,现在整个芯片的复杂性越来越高,很多设计公司没有积累足够的IP,需要IP方面的配合。二是验证方面,现在软硬件的协同,包括软件研发的需求和复杂度越来越高。第三因为系统越来越复杂,性能越来越复杂,提高了其他各个方面的门槛,比如封装方面,PCB全系统设计方面,都会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新的发展方向,比如说封装上会有持久性的要求。所以Cadence要往这些领域扩展,包括IP,系统设计,系统优化软件硬件……满足行业的需求和变化。

AI发展趋势分两个方面:第一个对AI芯片发展我们能够提供怎么样的帮助。第二个EDA本身在AI时代应该怎么做。AI时代发展,很多需要整个行业的配合,我们Cadence的现有工具,不管是实现还是验证,还是传统优势的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上,我们都有运用深度学习、机器学习方法优化本身软件的算法。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大家的设计数据能够建立公有的大数据,很有机会在EDA上有一个新的突破,把它变成一种可以学习的模式,让新的公司或者新的设计项目可以借鉴以往的设计项目的经验,包括借鉴其他友商的成功经验。关键问题在于怎样来分享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对每家设计公司来说都是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先进专利。这点上我们Cadence也想尽可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在客户配合和允许的前提下能够提供帮助。

关于主业和新兴业务的平衡,因为本身Cadence在EDA行业有很长时间的积累,我们有很多拳头产品,这些产品必须要继续加大投入,继续发展,让他们更好地帮助我们的客户。新兴业务,公司策略是往系统设计实现(SDE)方向配合,包括我们南京的新公司,都是针对我们新兴业务的投入,主要还是在SDE,首先要配合国内生产线来保证整个行业有更多的IP选择,有高质量IP的选择。

 

凌琳先生:Mentor提供IC设计的解决方案,还有系统设计的解决方案。并且我们很早就投入汽车电子方面的研发。从中国典型的客户来看,最大的那家设计公司,它本身是最大的系统公司的一个子公司。很明显,中国企业早就意识到,系统要有优势,需要最核心的芯片,如果不能透过购买获得,就要自己进行开发。对Mentor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因为我们既可以协助他们做芯片设计,还可以协助他们去设计整个系统,包括PCB板级的设计。我们站的角度比光做芯片设计更要高一个层次,我们工具是非常全面,可提供包括流体力学、热分析等方面的相关软件。

汽车电子芯片的市场很大,除了传统的控制方面的技术,还有安全要求,要有符合ISO26262等国际标准的系统,要有系统架构的能力,才可以进入该领域,因此门槛很高。所以Mentor就要帮助降低这个门槛,我们新发布的DRS360平台就可以帮助设计满足SAE 5级的自动驾驶平台。我们看到了市场在这方面的需求,而且在市场需求爆发之前,我们就把原形设计的软硬件,嵌入式的系统都准备好,降低想要进入这个市场的创新公司的门槛。Mentor站在从设计到制造到系统的角度帮助我们的客户,这是我们特有的优势。

Mentor的特长平台有三个,其中最著名的是Calibre物理验证的平台,我们不是包罗万象的公司。研发对EDA公司来说是最重要的,我们的研发支出已经占据总营收的30%-35%,占整个年收入的比例非常高。我们会持续研发投入,西门子也会有更多的资金援助,帮助我们做一些更具有挑战性的未来技术的研发。系统加上IC设计,我们致力于为整个业界提供最好、最完整的解决方案。

 

杨晓东博士:华大九天做EDA历史比较长,大概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每年的增长率超过50%左右,企业增长主要因为是积累了一些市场化的产品,同时也得益于整个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比较好。华大九天的主业是EDA和IP,目前的产品线主要分为三条:一是模拟/全定制IC设计全流程产品线,二是做SoC设计优化及分析产品线,另外一个是做面板(FPD)的全套设计流程平台。2012-2015年,针对国内缺芯少屏的现象,我们开始着手做面板设计流程开发,现在我们市场占有80%左右,国内设计面板几乎都是使用华大九天的设计工具。华大九天还提前布局了OLED设计技术,几乎中国主要做这方面的厂商,我们都在合作中,未来两年我们会有一个新的局势,在这方面为未来做一些积累吧!此外,华大九天也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开辟了IP(集成电路知识产权)产品线,但首先是专注做好设计服务,因为华大九天目前的资源还是有限,只有集中火力做好其中一个领域。

 

中国晶圆厂建设需要考虑更多

最近几年,中国国内晶圆厂建设非常快,这种发展态势对全球半导体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代工业下一步会如何发展?

 

罗镇球先生表示:中国现在风起云涌的盖厂热潮,20年前在台湾也是如此。但是晶圆厂不同于普通的工厂,只要有钱,建个普通厂房、买机器就能盖起来,难的是做什么工艺以及客户在哪儿。TSMC在南京盖厂,还没有施工的时候,相应的线路图都先设计完了,因为做IC厂要用化学材料、电、水、气体等,不同工艺的需求都不一样,气体怎么走,废水怎么排出去,等等,都要事先搞清楚,所以盖晶圆厂要先明确做什么工艺。而客户决定了未来的营收,只有这两个方面都考虑到了才能更高效地保证晶圆厂的投资回报率。

TSMC在中国,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一个工厂的粮草就是订单,我们为什么会在南京盖厂?是因为中国集成电路设计已经走到了这一步。现在我们在中国正在进行的16纳米、12纳米项目就超过20个。中国设计已经走到这里,当然我们就要有基地服务这些客户。

从一个商业公司的角度而言,投资要有投资回报率,要有客戶的订单,也就是市场有需求。因此,我们的下一步完全要看市场,只要市场有需求,自然而然客户和我们以及整个中国半导体业就有下一步。

我觉得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半导体产业,有资金的支持,有庞大的人口,又有很有活力的从业者,该具备的资源都有了。最后,希望行业中的每个人要有企业家的精神,做一件事情就要专注,不要浮躁,专注本业,该做什么就只做什么,这样才能做好,并且做强做实。在投入资金,投入人力,投入物力的时候要搞清楚做什么产品,要做什么工艺,要做什么区分,下一步要干什么,要卖给谁,不能随便几十亿美元就砸下去,这是我对国内同业的一些建议。

 

HLMC华力副总裁舒奇先生表示:这个问题很多人在问,我觉得建晶圆厂对中国绝对是好事。因为建厂非常不容易,这些厂如果真的能够建起来,对于中国设计公司来说就有更多的选择,给国内的设计企业创造更好的平台。对于我们晶圆厂来说是挑战,竞争增加了,必须越做越好,不仅要持续向前研发更先进的工艺技术节点,而且一定要服务好客户,把质量服务做好。现在中国设计业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二名,这个需求确实存在。我们华力一期圆满完成,35000片产能甚至到明年上半年全是满载。我们的二期是40000片,主要关注在28纳米及以下的先进工艺,我们还有三期、四期在准备,三期打桩已经打完了,也是40000片。

我们说自主可控,就是要掌握核心的技术,要通过自己来生产。中国发展总有一天会做到自主可控,比如国内一线IC设计公司刚开始也不是完全自主可控,有很多技术要依靠其他厂商,甚至IP大厂商提供给它。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它的技术积累了,生意也做好了,研发投入越来越大,所以到最后可以做出自己的核心芯片,他就自主可控了。

在各个领域,不只芯片设计领域,包括我们也是这样,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我必须发展我自有自主可控的品牌,这样才能支持国内这么蓬勃发展的IC设计企业。电子工业在中国发展很好,但是核心技术投入很大,政府投资是建立产业合理的发展方向。华力会一直不断做下去,因为我们有整体产业的意识,我们要支持国内产业的环境,做电子工业的基础。实际上国家对909升级改造有很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服务于国内客户超过50%以上,我也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华力现在已经达到了这个目标。

舒奇先生补充说:我对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充满了尊敬,如果没有他持续发展,全球芯片发展肯定会受到限制。因为从28纳米往下走,每个节点的成本都非常高,假如说没有14纳米、16纳米,很多人会不往前走,整个发展可能局限于28纳米,就没有动力发展。随着国际IC设计和晶圆代工龙头企业往前走,我们如果不往前走,就会落在竞争对手后面,被动往前走也是一种动力,走过去以后也会得到一些收益。我觉得竞争带动全球芯片产业非常健康地发展。

上一篇:Transphorm获得安川电机... 下一篇:中微赢得针对Veeco上海...

声明:本网站部分文章转载自网络,转发仅为更大范围传播。 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联系邮箱:lynnw@actintl.com.hk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