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 (UCSB) 的研究人员声称可提高InGaN红光 LED 外延温度,从而打开红光LEDs研究的新篇章。这一突破来自于引入弛豫InGaN 缓冲区。
众所周知,GaN基长波长LEDs的外延需要低生长温度,以提高InGaN量子阱中的In组分,因此红光量子阱的生长温度一般明显低于蓝绿光量子阱的生长温度。但是,低生长温度降低了原子的迁移能力,提升了缺陷密度,表面容易粗化,导致发光效率下降。
毫无疑问,高发光效率的GaN基红光microLEDs对显示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显示使用均为AlInGaP基红光mini-LEDs,虽然它发光效率高,但是当尺寸进一步减小,尤其到几微米尺度,表面复合加剧,效率将大幅下降。但是,氮化物半导体LEDs表面复合速度低,在该方面具有优势。
但是氮化物红光LEDs外延极为困难,高In组分 InGaN 和 GaN 之间的晶格失配很大,失配位错密度高,同时在生长时In组分提拉效应降低了量子阱中的In组分。
为了克服上述组分提拉效应,可以引入弛豫的 InGaN 缓冲层,以降低应变从而实现更高的生长温度。 UCSB在前期工作中使用通过电化学刻蚀方法制作了多孔GaN作为驰豫缓冲层。然而,根据新论文作者Philip Chan的说法,上述方法有下述缺点:制作工艺复杂,只能部分驰豫缓冲层的应力,并且会导致衬底可用面积大幅减少。
Chan 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种利用InGaN热分解层实现弛豫方法。
该团队GaN外延层上在720 °C 下生长3 nm 厚的 InGaN 分解层和4 nm GaN,之后升温至 930 °C生长了包括5个周期的分解停止层,每个周期包括18 nm厚InGaN 和 2 nm 厚 GaN。在高温生长过程中,高In组分InGaN分解层分解形成空洞,使分解停止层实现应变弛豫从而作为后续 LED外延 的模板。在该模板上,团队先生长了一层InGaN缓冲层,之后生长了如图所示的器件结构。(见图,该图标出了分解层位置,插图是 100 A cm-2 下LEDs的发光照片)。
器件测试显示,当电流密度从 5 A cm-2 增加到 50 A cm-2 时,LED 的峰值波长从 770 nm 蓝移到 660 nm。 Chan认为这种大幅度的蓝移是“相当标准”的,其原因是工作电流增加时的极化场屏蔽效应,可以通过后续的精准掺杂研究来改善。但是,该工作让大家看到红色 InGaN micro-LEDs商业化的曙光 。”
当然,现在实现的红光LEDs半峰宽过大,为69 nm,不能满足显示应用要求。 n 型层的电流扩散不良是原因之一,有望在以后研究中优化改善。
参考
P. Chan et al. Appl. Phys. Express 14 101002 (2021)
声明:本篇文章属于原创,拒绝转载,如果需要转载,请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755-25988571。
上一篇:Imec 进一步推进了功率... | 下一篇:双光子光谱暴露多结电池... |